泉州洛江区加快建设智造生态新城区 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4.3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11.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7.63亿元,年均增长17.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1年增加8614元,年均增长8.8%……”12月13日至16日,泉州市洛江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提出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
“这五年,洛江经济再度跨越、实力再上台阶;改革愈加深入、创新愈显活力;城建更具品位、城乡更展新貌;民生越有保障、社会越趋和谐”。14日上午,洛江区区长苏汉庭在大会开幕式上作区政府工作报告。他表示,洛江区未来五年将按照建设“新福建”要求,主动融入“五个泉州”建设大局,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升级为主线,开展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城市提升、绿色发展、民生优先五个行动,加快建设智造生态新城区。
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洛江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在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基础上,力争2021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达24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智造生态新城区基本成型,环湾城市地位更加凸显,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区
对接“中国制造2025”,融入泉州“两个打造”(即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智能装备产业倍增计划。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力争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5家、市级以上制造业龙头企业20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5个,打造产值超200亿元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建成全省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智能装备产业园。
融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力争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支出占增加值比重达2%、高新技术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1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以上。同时,推动服务产业化与制造服务化,拓展商贸物流、汽车服务、金融保险、楼宇经济、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
打造宜居新城集聚区
对接泉州“两个建设”(即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城市),推动城市跨路沿江、连片发展,促进山、水、城融于一体,努力建成泉州“海丝”新城的东北门户、魅力新区。
加快区域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推进城区扩容提质,力争建成区面积超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7%以上。同时,强化城市产业支撑,规划建设一批创客街区、产业社区,推进产业、人口、现代服务集聚,打造产城融合新样板。
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区
实施生态强区战略,将洛江建成泉州的生态名片、百姓的城市花园。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提高土地、水等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促进的生态发展新模式。
引导绿色、休闲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打造田园都市;推进一批旅游项目落地,建成集生态、休闲、文化、宗教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力争五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0亿元。同时,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力争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4.02%,城区绿地率41.63%。
打造和谐平安幸福区
坚持民生优先,补齐民生短板,提升保障水平;充分调动社会多元力量,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服务供给水平。
推动农村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拓宽城乡就业和群众增收渠道,力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持续推进精准扶贫,在更高水平上开展扶贫帮困。推行现代化社会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 邓驯 通讯员 谭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