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的"稳"与"进":规模效益平稳增长,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兴业银行   2017-05-02 17:23

  ­资产质量趋稳向好 风险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

  ­自2016年四季度开始,兴业银行不良率逐季下降,2016年末,该行不良率1.65%,较三季末下降0.06个百分点,2017年一季度末又下降0.05个百分点至1.60%,不良发生额和发生率实现双降,资产质量呈现边际改善、企稳向好迹象。

  ­2016年该行在严格不良资产认定标准,把不良资产做得更"实"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集团全面风险管理,构建集团并表管理、集团统一授信体系等风险管理体系,按照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三大业务类别建立健全与新型业务格局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

  ­同时,进一步深化"内控促发展,合规创价值"的合规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员工行为"十三条禁令"宣贯落地和"啄木鸟"行动,推进落实"两加强、两遏制"回头看专项活动,积极构建全员全流程内控合规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持续提高内控和风险管理水平,为全行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向不良资产经营要效益,是兴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的特色。2016年该行推进特殊资产专业化经营,在总行设立一级部门特殊资产经营部,现已形成一支超过200人的特殊资产经营团队,2016年末清收重组占各类不良处置的比例达33%,2017年一季度进一步提升24个百分点,达到了57%,远高于行业水平,从不良资产中挖出的"真金白银"为全行效益增长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该行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没有外源一级资本补充的情况下,2016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年初提高0.12个百分点;全年计提拨备512.76亿元,同比增长13.29%;年末拨备覆盖率210.51%,拨贷比3.48%,处于同业最好水平,风险防御能力持续增强。

  ­多"兵种"联动作战提升服务实体质效

  ­2016年是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作为国内主流商业银行,兴业银行紧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牛鼻子",发挥好金融的输血功能,扎实服务实体经济。依托集团化多牌照经营优势,加强集团业务协同联动,积极推进债券、信托、租赁、基金、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的创新,有效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实体企业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服务需求。

  ­截至2016年末,该行银信联动业务余额6705亿元,银基联动余额4030亿元,银租联动余额889亿元。先后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提供租赁融资逾800亿元,与兴业信托、兴业基金等子公司联动参与设立国内规模最大的丝路专项基金--丝绸之路黄金基金、中国铁路产业基金、福建海洋产业经济基金等。

  ­去产能方面,该行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进一步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对煤炭、钢铁、电解铝、水泥、造船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有压有保有促,把风险管理与业务结构的调整优化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截至2016年末,该行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和平板玻璃等五大产能过剩行业各项资产业务余额971亿元,较年初下降220亿元。

  ­同时,该行依托绿色金融集团领先优势,坚持信贷、租赁、信托、基金、消费金融多元并举,积极运用多元化融资产品累计提供绿色融资超过1万亿元,融资余额4944亿元,并于2016年成功发行首批5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全部投向绿色环保产业,促进先进绿色产能的发展。

  ­去库存方面,该行与子公司兴业基金联合创设发行住房公积金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专项计划,目前已成功发行6期,募集资金37亿元,有效助力一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

  ­与此同时,该行还大力发展并购基金、产业基金、PPP基金、资产证券化等资本市场业务为实体经济拓宽融资渠道,先后参设军民融合基金、福建省PPP引导基金、技改基金等,新增500亿元支持福建省"补短板"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实体经济"去杠杆、补短板"。依托"芝麻开花"中小企业成长上市计划,推动科创型企业直接融资,助力企业降成本。

  ­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各子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也持续增强,行业地位稳步提升。兴业信托管理资产规模达11070.37亿元,继续保持行业前列,净利润14.62亿元;兴业租赁总资产1177.20亿元,稳定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净利润13.81亿元;兴业基金管理资产规模5006.82亿元,较年初增长21.33%,净利润4.22亿元,同比增长62.63%;兴业消费金融公司开业两年累计放款超过100亿元,净利润1.02亿元。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事关社保缴费、竞业限制等 最高法发布劳动
  • 泰国遣返两名受伤柬埔寨士兵
  • 中国篮协处罚U21男子篮球队群殴事件涉事球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