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技术授权败诉 须向竞争对手授权专利技术
在3G时代,凭借专利授权的商业模式,高通向手机厂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收取巨额费用,高通市值也一度超过芯片巨头英特尔。然而,进入4G时代后,高通靠专利谋取暴利的商业模式有些失灵。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高通先后被中国、台湾、韩国和欧洲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监管部门认定垄断,并开出了巨额罚单。尔后苹果因专利授权费用过高起诉高通,苹果今年推出的三款手机,均未使用高通的基带。至此,苹果与高通彻底翻脸。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以主导优势垄断市场为由控告高通。
垄断诉讼:高通难以摆脱的魔咒
如果说高通被台湾、韩国和欧洲等国家的监管部门认定垄断可以理解,那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FTC)控告高通就有点难以理解了。更让人不解的是,高通要求联邦法官延期宣判。
来自路透社的消息称,FTC和高通要求联邦法官延后30天宣判初步裁决,以利双方寻求和解。2017年初,FTC控告高通利用不利市场竞争的手段,维持该公司在手机基带芯片市场的垄断地位。显然,这桩案件的重点在于,高通的专利授权方式是否构成垄断行为。尽管美国联邦法院的裁决没有宣布,但从高通最近一年多的遭遇来看,高通是很难摘掉“垄断”这项罪名的。
2010年1月,韩国对高通处以2.08亿美元的罚款,理由是高通在专利授权领域的垄断。
2015年2月,发改委公布了对高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为高通在专利授权方面存在垄断行为,并对高通处以60.88亿元人民币的高额罚款。
2015年底,欧洲监管部门也对高通的销售策略展开调查。欧盟称,从2009年至2011年,高通以低于成本价销售某些基带芯片,将竞争对手英国手机芯片厂商 Icera 给排挤出市场。
2016年12月,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宣布,高通在授权专利和销售智能手机芯片时妨碍市场竞争,决定对高通处以1.03万亿韩元(约9.12亿美元)的罚款,创下韩国反垄断史的最高罚金记录。
2017年,由于存在拒绝向不同意其专利授权条款的手机制造商销售芯片等涉嫌垄断市场问题,台湾公平贸易委员会对高通处以234亿元新台币(约合7.78亿美元)的罚款。
事实上,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高通不仅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了很多国家监管部门的反垄断调查,还被苹果等多家合作伙伴告上法庭,高通专利授权模式饱受质疑。一时间,高通成为了全球手机行业的公敌,并被帖上了“垄断”的标签。如果FTC认定高通垄断,那专利授权商业模式将是高通必须正视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