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泉州市全市新增就业13.67万人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17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上获悉,2016年全市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工作、人事管理、劳动关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全市新增就业13.67万人,高校毕业生(非师范类)就业率达96.6%。□记者 吴宗宝
就业创业
建成24家创业大本营
过去一年,我市大力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服务基层项目计划,建成24家创业大本营,吸纳入驻近千家企业主体,承载就业人数8000多人次。在技能培训上,开展行业、企业技能人才系列培训,全市共培训各类劳动者25.4万人,实施职业技能鉴定5.1万人;组织实施“百万职工技能大提升活动”,新培养高级技师、技师1075人、高级工7237人,省级技能大师3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67万人,高校毕业生(非师范类)就业率达96.6%,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保养老金平均标准提至118.66元
2016年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增至143.85万、120.11万、65.68万、109.53万和108.15万人。企业退休职工人均基本养老金增至2244.93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平均标准提高至118.66元,参保率、缴费率继续位居全省首位,实现全省缴费率“五连冠”。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工作已扩大到所有县(市、区),登记对象入库完成率达73.48%。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对全市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费用实行总额控制,单病种付费结算病种达124种。失业保险费率单位缴费部分降至1%,全面下调工伤、生育保险费率,减轻了企业负担。
人才工作
新增49名省级引进高层次人才
去年,我市引进中科院、华中科大、哈工大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来泉设立高端专业技术服务平台36个,累计吸引、集聚包括27名院士在内的1000多名高层次人才。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共建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泉州实践基地,30名博士生与22家单位成功对接28个项目。全市新增省级引进高层次人才49人,市级引进高层次人才47人。在人才服务水平方面,开展第四批“高级人才证”申领工作,扩大持证优惠待遇,并成立泉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人事管理
赋予高校医院更多用人自主权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我市赋予高校、公立医院更多的用人自主权,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公开招聘补充工作人员方案报备制度。完成2016年春、秋季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共招聘工作人员1998人。在工资制度改革方面,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增加离休费。同时开展津补贴核查工作,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机制。在军转安置方面,落实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转干部安置政策,进一步完善“阳光安置”办法,接收安置军转干部192名,企业军转干部保持总体稳定。
劳动关系
为劳动者追发3.43亿元工资
为规范劳动用工行为,我市出台《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进一步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全市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57%。全市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2673件,在全省率先启动教育、卫计系统人事争议调解工作。与此同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欠薪应急周转金、工资保证金制度,“无欠薪项目部”创建活动覆盖所有工程项目,为3.11万名劳动者追发3.43亿元工资,向公安机关移送46件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