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系资管迎来第二名队员 去年4家保险资管赚42亿
保险资管再添新丁,继去年8月永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批开业后,迎来第25家保险资管公司!
另据统计,去年平安资管、国寿资产、太保资产和新华资产净利润合计41.4亿,净利润增速出现分化。有机构认为,资管新规后,有利于保险资管产品在同一市场中参与公平竞争,总体来看,保险行业在资管新规下有所受益。
银保系保险资管迎来第二名队员
5月2日晚间,银保监会在官网披露,正式批复工银安盛人寿发起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批文显示,此次获批复的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为上海,筹备负责人马健。据悉,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人民币、外币资金;管理运用自有人民币、外币资金;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以及中国银保监会和国务院其他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筹备负责人马健是工银安盛人寿公司董事长,于2018年3月起在工银安盛人寿任职,此前任职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的总经理。据公司官网介绍,马健出生于1964年4月,自1981年10月进入金融系统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工商银行,历任从基层网点、支行、分行至工总行各个层级的管理工作,工作范围涵盖了个人金融、银行卡、计划财务、运行管理以及内部审计等多个领域。
工银安盛人寿是工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的唯一股东,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工银安盛人寿由中国工商银行、法国安盛集团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三家中外股东合资成立。
工银安盛人寿注册资本金125.05亿元。2017年,这家寿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约为397亿元,同比增长15.7%。据悉,2017年工银安盛人寿保费收入再创年度新高,市场排名位居合(外)资及银保系保险公司的第一位。
据了解,这是获批建立的第二家银保系资管公司,2016年4月,建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业,系首家银行系保险资管公司。近年来,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均完成了保险业布局,借助于股东银行的渠道优势,银行系保险公司近年来保费收入增长势头迅猛。工银安盛、建信人寿、农银人寿、交银康联和中银三星这五家银行系保险公司的排名和市场占有份额持续提升。
当然,随着保险资金规模的扩大,对保险资产管理牌照的需求也更为迫切,除了刚获批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还有另一家银行系保险公司交银康联也在此前提交了申请牌照的材料。
保险资管25名成员大集合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专门管理保险资金的金融机构,由保险公司或联合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发起成立。根据记者整理,包括刚获批的工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目前保险资管队伍共25名成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25家保险资管公司中,有4家通过申请或是收购的方式,获得了公募牌照。泰康资产和人保资产在其项下设立事业部形式;而太平资产收购中原英石基金后,更名为“太平基金”;今年3月,太保资产收购国泰君安所持有的国联安基金51%股权获批,意味着多一家保险资管公司持有公募牌照。
保险资管公司受托管理保险公司委托的保险资金,是为了让保险资金实现保值和增值。不过除了受托管理母公司资金外,越来越多的保险资管公司受托管理第三方资金。保险资管在整个大资管行业中,凭借稳健的投资风格、严格规范的风控体系,逐渐获得市场认可。
从4家上市险企中可以看到2017年4家保险资管公司的盈利情况:
4家保险资管公司净利润合计41.4亿,增速出现了两级分化,平安资管和国寿资产去年净利润分别为25.81亿和11.26亿,同比增加16.23%和13.6%,平安资管除了业绩喜人,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较快,2017年末资产管理规模近2.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1%。另一方面,太保资产和新华资产净利润出现了滑落。
资管新规出台后,保险资管更受青睐
根据华宝证券分析,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已受严监管,新规影响有限。新规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内容涵盖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事实上多数监管要求与2016年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监管的通知》(下称《通知》)一致,只有少数不一致的地方。
此外,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门槛降低了。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后进入者,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一致以来也在积极寻求新的业务来源,服务于保险资金体系之外的资金成为突破点,在《试点》中,明确可以向具有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资人发行,但门槛设在100万起。本次新规规定固收类产品门槛为30万元,混合类为40万元,权益、商品和金融衍生品为100万元,遵从《资管新规》后,门槛的降低有助于扩大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可销售对象,将资产管理产品放在同一的市场中参与平等竞争。未来,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也将在产品线规划、投研能力建设、客户需求挖掘与拓展等诸多方面提升自身能力。
兴业证券分析师董天驰认为,新规在在投资范围、投资比例和业 务风险控制等都提出了明确的标准,有利于保险资管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公平竞争。总体上看,保险行业在资管新规下有所受益。不过,保险资管的委外业务规模会受到负面影响。保险资管的委外业务部分来自银行,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冲击将间接导致保险资管的委外业务规模下降。但另一方面,保险资管有望跳过银行直接面向更多有需求的客户,是机遇亦是挑战。